夹色蝽茧蜂

Aridelus alternecolatus   He
   

  10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雌 前翅长通常为3.9mm。头黄褐色;复眼棕褐色;单眼区及向前扩展至触角基部的近倒三角形大斑黑色,单眼区向后扩展至后头的三角形大斑带黑褐色;上颚末端黑色;触角柄节、梗节及第1鞭节基半黄色,其余黑褐色。胸部及腹部第2+3节背板黑色;第1及第4腹节明黄色。足基节、转节及腿节淡黄褐色;胫节及第1—4跗节黄色;端跗节及爪黑褐色。翅透明,翅痣及前缘脉黑褐色;翅痣下方至后缘有淡烟色横带,此部位翅脉淡褐色,其余翅脉明黄色。
头背面观横形,其宽为长的2.0倍(图1);满布稀疏小刻点和细白毛,仅在两触角窝上方的额部光滑且稍呈半圆形凹陷(图2);额具细中纵脊;复眼之后头部稍鼓出(图2);侧单眼间距为单眼直径的2.0倍;后头脊完整(图1);头顶向下方倾斜,幕骨陷间距稍大于幕骨陷至复眼间距;颚眼距为复眼长径的0.6倍(图2)。
胸 (包括并胸腹节)侧面观近于卵形,具蜂窝状粗大刻点,窝径大于脊宽;密生白色细毛;小盾片正三角形,前方深沟内具4条纵脊;并胸腹节后半中央有浅纵槽,槽向后方稍开阔;后胸侧板前下角在近中足基节处呈角状突起。
腹平滑有光泽;第1节呈细柄状,长为气门处宽的7.1倍,着生于后足基节之问稍前方,向下弯曲,因而腹部一般伸向前方,气门位于后方3/5处;第2+3背板甚长大,包围整个腹板;第4背板仅稍显露,其余背板隐蔽。
翅如图3,前翅1-R1脉长约为翅痣长的0.52倍;3-SR脉甚短,约与2-SR+M脉等长。
标本记录 1♀(正模,ZJUH),吉林长白山,10.Ⅷ.1977,何俊华,771325;1♂,广西金秀,15.VI.1982,何俊华,823065。

分类讨论

注 本种与本属其他种在体色上不同,本种头部基本上黄褐色,胸部完全黑色,腹柄明黄色,第2+3腹节黑色,其后腹节(露出很少)明黄色,从而可以区别。由于体色深浅相间,故名“夹色蝽茧蜂”,学名拉丁字亦由此而来。
广西标本(♂)与正模(♀)相似,但不同的是触角端前节长为宽的2.2倍(模式标本为1.3倍),1-R1脉长为翅痣长的0.65倍(0.52倍),鞭节完全暗褐色(基部黄褐色)。这可能是两性问的差异,所以,虽然标本来自相距很远的两地,但仍然属于同一种。本种与台湾蝽茧蜂A.taiuanus Chou,1987相似,它们的区别见上述检索表。本种也与日本种A.elasmuchae Maet et Kud0,1992相似,但后者第l背板细长(3.4—4.3倍),前翅1-SR脉短而粗壮,前胸黄色,额、头顶无褐色斑点等特征可供区别。